近日,国际主流汽车厂商相继发布了2021年财报。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2020年相比,跨国车企在2021年普遍交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单。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固然给车企带来了不少困扰,影响到产销量,但得益于成本削减、效率提升、侧重高利润车型等一系列措施,不少车企的利润出现了2位数甚至3位数、4位数的增幅。
与此同时,“新四化”变革的脚步在进一步加速。在2021年这一年间,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丰田、本田、日产、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等主流车企密集官宣了各自5年、10年甚至20年的经营或战略规划,纷纷加快转型,投资力度之大让人咂舌。但俄乌冲突给2022年全球汽车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原材料价格暴涨、芯片短缺问题可能加剧,目前各大车企都在密切观望事态发展。
(注:日本车企采用的财报统计周期与欧美企业不同,日本2021财年的完整周期是2021年4月~2022年3月。为了直观地显示2021年自然年众跨国车企的业绩,本报将日本车企2021年一季度和后3个季度的净利润相加,以方便排名,供读者参考。)
1 丰田
净利润:263亿美元
同比增长:72%
丰田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4~12月,该公司营业收入为23.267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084美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23162亿日元,较上年同期的14680万亿日元增长了58%。另外,2021年1~3月,丰田的净利润为7771亿日元,上年同期为3273亿日元。记者将2021年1~3月、4~12月的数据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21年全年丰田汽车的净利润为30933亿日元(约合263亿美元),同比增长72%。
“我们预计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不会很快解决,而且疫情的发展趋势也不明晰,我们认为不确定性仍将持续。”丰田方面表示。不过,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关键市场的强劲需求使得丰田能够提升其利润率,在提高汽车售价的同时,减少销售优惠等措施。
2021年12月中旬,丰田始料未及地举办电动汽车战略发布会,一口气展示了16款纯电动车型,并宣布将在纯电动车领域投资4万亿日元,目标是到2030年,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并将纯电动车全球年销量提升至350万辆。丰田还将另外投入4万亿日元,持续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就是说,丰田在电动化领域的整体投资规模达8万亿日元。
◆点评
在电动化方面,丰田一直显得有些保守,但其投资金额并不逊于其他车企,而出色的盈利能力是其转型的坚实后盾。
2 梅赛德斯-奔驰
净利润:255亿美元
同比增长:485%
就在今年2月1日,戴姆勒股份公司正式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这也是更名后公司发布的首份财报。
数据显示,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营业额达1680亿欧元(1欧元约合1.0958美元),同比增长9%。公司息税前利润为291亿欧元,同比暴涨340%。公司净利润为234亿欧元(约合255亿美元),同比暴涨484%。
作为梅赛德斯-奔驰的核心业务,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板块2021年营业额高达1096亿欧元,利润率达12.7%。2021年,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总销量达到233.1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05.5万辆,主要亮点包括:一是高端车系销量同比增长30%;二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64%至27.2万辆,其中包括纯电动车9万辆,插混车18.2万辆。轻型商务车板块也持续推进电动化战略,2021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增长超过1倍。另外,该公司2021年在德国获得了L3级自动驾驶系统认证。
“我们对2022年满怀信心。除了持续聚焦成本效率和供应链管理,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纯电车型的投入,加速我们在汽车软件领域的计划落地,不断推动豪华汽车业务的增长。”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
◆点评
在芯片短缺的当下,奔驰将芯片资源尽可能向高利润的高端车系和电动汽车倾斜,最终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3 福特
净利润:179亿美元
同比增长:1502%
数据显示,2021年福特汽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363.41亿美元,同比增长7.23%;净利润达到179亿美元,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了12.8亿美元。
2020年10月,负责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电动化等前沿板块的福特高管吉姆·法利成为福特的掌门人。在他上台后,福特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按下“加速键”,向着移动出行服务商大步转型。
2021年2月,福特宣布,到2025年将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投资290亿美元,其中70亿美元将用于自动驾驶,22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之后不久,福特宣布将其在电动化领域的投资追加至逾300亿美元。随着野马Mach-E、F-150闪电等电动车型引爆市场,福特在2021年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美国第二大电动汽车厂商。福特在电动化领域昂首阔步,让华尔街对其股价日益看好,这一年间,福特的股价飙升了近140%,一跃成为2021年全球市值涨幅最高的汽车企业。另外,福特对美电动汽车初创企业Rivian的投资也使其受益匪浅。
对于2022年,福特首席财务官罗礼祥表示:“预计公司2022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将在115亿美元至125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15%~25%,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最高可达8%。”
◆点评
福特在2021年打了一个翻身仗,且不久前宣布内燃机业务和电动汽车业务将各自独立运营,转型更进一步。
4 大众集团
净利润:169亿美元
同比增长:75%
近日,大众集团发布了2021年财报。在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等负面因素叠加下,2021年大众集团销量相比2020年减少了约60万辆,但营业利润却实现翻倍,达到193亿欧元;净利润也同比增长75%,至154亿欧元(约合169亿美元)。
大众集团将之归结为“更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定价优势”。和其他车企一样,在缺芯的大环境下,大众集团也将芯片资源向高利润车型倾斜。再加上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措施,使得其营业利润、税前及税后利润均出现大幅增长。
当前,大众集团正在稳步推进2021年7月发布的“NEWAUTO”战略,电动化转型卓有成效,2021年在全球共交付45.3万辆纯电动车,近乎翻倍。
大众集团一方面大力削减成本,另一方面也在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大众集团汽车业务的研发总支出达到156亿欧元,同比增长12%。研发支出比率保持在7.6%。当前,大众集团正在大力投资软件开发和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断丰富纯电动汽车的产品组合。按计划,2022~2026年,大众集团的总投资额将为1590亿欧元,其中89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和数字化领域。
◆点评
在众多跨国车企中,大众集团算是转型力度较大的车企之一,预计未来会在电动汽车、数字化等领域快速实现转身。
5 Stellantis
净利润:146亿美元
同比增长:179%
由PSA和FCA在2021年合并而来的Stellantis集团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2021年,Stellantis集团净营收达1521亿欧元,同比增长14%;调整后营业利润增长近一倍,达180亿欧元;净利润为133.54亿欧元(约合14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8亿欧元。
过去一年,Stellantis集团在北美、南美和欧洲市场成绩不错,但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存在感较弱。
和其他车企一样,Stellantis集团也正在推进电动化及软件领域的转型,2021年先后公布了电动化战略及软件战略,计划到2025年年底前投资逾300亿欧元用于上述领域。今年3月初,Stellantis集团再次公布了一份长期战略规划“DareForward2030”,为集团未来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计划,到2030年,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纯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达500万辆;在欧洲售出的所有乘用车均为纯电动汽车;在美国售出的乘用车及轻型卡车中有50%为纯电动汽车。该集团的电池储备也将从原计划的140GWh增至大约400GWh。
◆点评
Stellantis集团2021年业绩颇为强劲,但主要依赖欧美市场,且其2030战略也侧重欧美市场,中国市场的存在感相对较弱。
6 宝马
净利润:136亿美元
同比增长:223%
宝马集团2021年的营收、税前收入、净利润等多项财务指标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1年,宝马集团在全球共交付25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8.4%,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3%,为32.8万辆。集团总营收达到1112亿欧元,同比增长12.4%。集团税前收入取得了强劲增长,达到160.6亿欧元的历史新高。集团净利润同样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24.63亿欧元(约合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拟用于向股东分配的利润达到38.27亿欧元,每股分红水平创下新纪录。
“得益于更合理的定价和完善的产品阵列,2021年宝马集团汽车业务营收大幅攀升至954.76亿欧元,同比增长18.1%。息税前利润率达到10.3%。”该集团表示,“宝马集团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在其2021年全球总销量的占比猛增至13%,且盈利能力也大大增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也指出:“事实证明,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漂亮的业绩表现并不冲突。”
研发方面,宝马2021年的研发总投入为63亿欧元,同比增长10.7%,这是一个不小的增幅。宝马的研发资金主要用于全新车辆架构和电动产品攻势相关领域,以及数字化产品和自动驾驶研发。
◆点评
虽然很多人都说新能源汽车现在是“卖1辆赔1辆”,但从宝马的财报业绩来看,新能源汽车已经能够为其“输血”。
7 通用汽车
净利润:100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近日,通用汽车表示,其2021年净利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与利润率、每股收益等多项财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净利润达到100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4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11.3%,高于上年同期的9.4%。
目前,通用汽车正不断加速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布局。其中,通用汽车在全新奥特能(Ultium)全球电动车平台的基础上,打造了覆盖各品牌与细分市场的多元化电动产品阵容。已亮相车型包括GMC悍马纯电动皮卡、BrightDrop EV600纯电动物流货车、凯迪拉克LYRIQ豪华智能纯电动SUV,以及雪佛兰Silverado纯电动皮卡等。中国市场首款奥特能车型——凯迪拉克LYRIQ于2021年11月开启预订,而中国首家专为国产电动汽车组装电池包的奥特能超级工厂也于2021年10月在上海金桥正式投产。通用汽车还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电动汽车产能,预计到2025年,其在北美市场的电动汽车产能将超过100万辆。
此外,通用汽车还在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2021年11月,其旗下的Cruise车队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开展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服务。该公司此前宣布,计划到2030年将年营收翻一番,达到2800亿美元。
◆点评
与2021年扭亏为盈、业绩暴涨的美国同行福特不同,通用汽车近年来的业绩一直比较稳健,在前沿技术的投资和规划方面也比较积极。
8 本田
净利润:67亿美元
同比增长:92%
本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4~12月,该公司营收为10.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营业利润为6716亿日元,同比增长50.3%;净利润则为5821亿日元,与上年同期的4441亿日元相比增长31%。同期,由于芯片短缺,本田的全球销量下滑了12%,但得益于成本削减、销售激励措施减少、日元走软等因素,其利润反而得到了提升。
另外,2021年1~3月,本田的净利润为2133亿日元,而上年同期为净亏损295亿日元。记者将1~3月、4~12月的数据进行简单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21年全年本田的净利润为7954亿日元(约合67亿美元),同比增长92%。
本田正在加快转型步伐。三部敏宏于2021年4月成为本田的新掌门人,随即他宣布本田将到2040年停止销售燃油车,届时公司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将达到100%。也就是说,目前已经颇为普及、为日本消费者所接受的混动技术也将被排除在外。
在北美,本田与通用汽车达成合作,将基于通用汽车的奥特能平台和电池技术,推出本田品牌和讴歌品牌的纯电动车型。至于中国,本田常务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曾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透露:“我们计划未来5年内,在中国推出10款本田品牌纯电动汽车。”
◆点评
与同行丰田、日产相比,本田在外界眼中更偏“保守”一些,但在新掌门人的带领下也开始激进推进转型。
9 现代汽车
净利润:46亿美元
同比增长:196%
尽管面临芯片短缺的情况,但现代汽车2021年净利润仍增长了将近2倍。该公司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其全球销量为390万辆,同比增长3.9%。营收为117.6万亿韩元(1韩元约合0.0008美元),同比增长13%,创下现代汽车历史最高纪录;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79%,至6.7万亿韩元,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净利润为5.7万亿韩元(约合46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由于全球汽车芯片持续短缺,我们在主要市场的库存难以维持。”现代汽车方面指出,“自2021年12月以来‘芯荒’问题略有改善,但至少会影响到2022年第一季度,预计零部件供应会在第二季度恢复正常。”
现代汽车为2022年设定的全球销量目标是432万辆,其中包含22万辆电动汽车。不久前,现代汽车公布了一份全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将投资约95.5万亿韩元,用于设施建设、研发活动和其他战略项目,其中约19.4万亿韩元投向电动汽车领域。到2030年,现代汽车将推出17款纯电动车型,使得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187万辆,且届时电动汽车相关部门营业利润率达到10%以上。
◆点评
现代汽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展现了其转型的决心和实力。
10 日产
净利润:10亿美元
同比增长:110%
日产公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4~12月,该公司营收达到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5.7%;净利润为2013亿日元,而上年同期亏损了3677亿日元。另外,2021年1~3月,日产出现了810亿日元的净亏损,而上年同期的亏损额为7105亿日元。记者将1~3月、4~12月的数据相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21年全年日产的净利润为1203亿日元(约合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
可以看出,日产正在逐渐从亏损的泥淖中挣扎出来。业绩逐渐好转的同时,日产也在加速转型步伐。就在2021年11月底,该公司发布了“日产2030愿景”战略,电动化是该战略的核心。到2030财年(2030年4月~2031年3月),日产将推出23款电动化车型,其中包括15款纯电动汽车。同时,日产还将加大在全固态电池、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的投入。为此,日产计划今后5年内投资大约2万亿日元(约合176亿美元),加快推动电动化产品布局和技术革新,逐步提升电动化车型在其核心市场的销量占比。
◆点评
作为纯电动技术的先驱之一,日产近年来在电动化方面的进展有些缓慢,而逐渐好转的业绩,为其加速电动化步伐奠定了基础。(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