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战略驱动下,一汽-大众从“关注人力资源职能”向“关注人与业务”转型,从“线性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型。目前,人力资源体系改革的“飞轮效应”已经初步显现,随着“飞轮”加速运转,相信足以支撑一汽-大众在未来若干年的高效增长。
变革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当每位员工都积极响应,企业自然是活力迸发。作为一汽-大众的人才引擎,人力资源部无疑承担着企业转型变革的重要任务。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2023年笃定前行”,走进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和成都数字化研发中心,探访这个百万体系的变革驱动器。
【资料图】
“赢在当下并不等于赢在未来”,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总监李松梅开门见山地说,“近年来,汽车行业转型加速、竞争加剧,新能源、智能化是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汽-大众主动逃离舒适区,力求通过变革驱动自身在持续做强传统业务的同时,实现新业务转型破局”。
企业供图
变革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当每位员工都积极投入,企业自然是活力迸发。作为一汽-大众的人才引擎,人力资源部无疑承担着企业转型变革的重要任务。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笃行”之年赢未来——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走访记,走进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和成都数字化研发中心,探访这个百万体系的变革驱动器。
“飞轮效应”初显
人力资源部的前身是人事关系部,伴随着一汽-大众成立而组建。当时,“人事关系部只是做一些基本的人事支持和服务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招聘和培训,一边协调一汽集团和兄弟单位给予人才支持,一边不断地在全国各地招聘员工;与此同时,还会组织员工进行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设备以及外语等方面培训”,李松梅直言。
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总监李松梅 企业供图
随着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轿车二厂的开工建设,一汽-大众对人才的需求量急速上涨,尤其急需储备更多高素质管理人才。人事关系部也由此意识到自身的工作重点需转移到人力资源开发上,正式更名人力资源部,并着手酝酿人力资源体系改革方案。
经过3年的筹备,人力资源部于2006年在一汽-大众启动了3P管理模式的变革,即从岗位、绩效、能力三个方面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行业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助力一汽-大众步入高速发展通道,也支撑起五大生产基地迅速扩张。
近年来,一汽-大众的产销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体量已达200万辆;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重塑原有的市场格局。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不足以支撑一汽-大众赢在未来”,李松梅透露,“从2019年开始,我们重新梳理了人力资源部的定位、使命和架构,并在2020年推动人力资源体系变革重塑,力求通过塑造卓越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汽-大众人力资源业务伙伴部部长赵艳辉 企业供图
“从目前的成果来看,改革已经全面调动起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赵艳辉表示,“管理者由‘伸手要编’变成‘提升业绩来挣钱’和‘精益用人’;员工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公司通过市场化原则将合适的人匹配到合适的位置,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
“改革的‘飞轮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公司上下现在全都本着价值管理循环的底层逻辑开展工作,而随着‘飞轮’加速运转,相信足以支撑一汽-大众在未来若干年的高效增长”,李松梅欣慰地说。
“向前看十年”
人力资源体系的改革不仅在一汽-大众内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时还在外界收获了诸多赞誉。今年3月,一汽-大众人力资源改革项目从全国4000多家的优秀案例脱颖而出,荣获“国企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为同类型企业转型发展树立起标杆典范。
尽管变革的“飞轮”已经滚动起来,“但一汽-大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其中,传统领域技能人才的冗余和新业务领域人才储备的不足,需要我们持续优化劳动力结构;跨行业的人才抢夺和地域的吸引力差距,给引进和留住人才带来巨大压力;90后、00后对个人体验的要求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一汽-大众核心人才管理部部长年永利坦言。
一汽-大众核心人才管理部部长年永利 企业供图
一汽-大众德方管理人员的话则从另一个方面印证着这种挑战:“以德国大众的经验,做类似的人力资源改革,大概需要花费5000万元请一家专业的咨询公司。它大概会用3-5年的时间来完成整个改革”。
在年永利看来,外部环境变化让一汽-大众意识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从未如此重要,也让人力资源部将“‘人’战略”作为自身转型的核心思路。所谓“人”战略,其核心就是从过去的以职能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转变成以人为中心、以数据驱动进行转型。
在“人”战略驱动下,一汽-大众将从“关注人力资源职能”向“关注人与业务”转型,通过设计方法及工具来助力员工成长和团队管理;同时还将从“线性管理”向“全面管理” 转型,基于全量全要素的数据打通,打破“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实现“千人千面”“一部一策”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针对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行业体系不匹配的问题,一汽-大众就单独搭建了一套数字化人才管理体系,创建专门岗位匹配数字化业务,包含企业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两大方向,共16个岗位。
在薪酬设计上,一汽-大众对数字化人才实行更加个性化、更灵活的定薪方式。其中,高手人才依据市场标准,实行一人一薪政策;成手人才实行谈薪制度,在弹性范围内约定薪酬;新手则根据能力水平划分薪酬等级,进行差异化定薪。
在通过外部手段吸引IT人才的同时,一汽-大众还推动内部员工进行数字化转型。
“公司不惜成本,与车联网头部企业联合,开展端到端的脱产培训转型,希望向全员传递公司转型的决心,让这些转型员工成为‘火种’,点燃公司全员转型的‘燎原之势’”,一汽-大众车联网部张乔说。
更为关键的是,“一汽-大众一直将员工视为兄弟姐妹,愿意给那些有意愿从事数字化工作的员工提供不同的转型路径,帮助他们在公司的平台下重塑技能,与公司共同转型、成长”,李松梅强调,“我们在人力资源规划上会向前看五年到十年的趋势,在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人员的使用上都会做提前规划”。
企业供图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年年初,一汽-大众将年度主题词定为“笃行”,提出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全体系数智化转型升级,加速实现高效益转型增长。一汽-大众人力资源部在不断优化自身的同时,激发公司全员活力形成命运共同体,以求通过“飞轮效应”助力一汽-大众行稳致远。(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黄春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