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哪些挑战?
3月3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开幕。
在论坛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发表主题演讲“迈向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征程”。他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提前完成了产业规划2025年预设目标。但是要进一步加速发展仍面临四大新挑战。
一、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够均匀、不够充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性能和质量还难以满足消费者全气候、全场景的使用目标。
二、商用车进展缓慢。商用车占比不大,但排放了50%以上的二氧化碳。2002年商用车占比只占10.2%,其中,中重型货车新能源渗透率不足2.7%,远低于新能源乘用车25.6%的渗透率。
三、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需求相比,我们充电设施、换电设施、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长行程充电难还是一个很重要、很普遍的问题。
四、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基础资源的价格虽然现在下落了一点但还是偏高,供应链还不畅,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技术制约问题。下一步要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的研发。比如动力电池的升级;车规级芯片短板;电力电子架构重组;智能操作系统研发,特别是现在世界上兴起的低碳发展的规划以及碳足迹寻踪等研究还十分短缺。
新能源汽车未来该怎么走?
万钢还建议,我国应该建立自主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操作系统,而智能操作系统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底层的软件系统架构,核心软件、中间件、驱动层、功能拓展等,使它真正能够达到车能互联、车云协同、车路融合。
同时,万钢认为,市场证明内燃机仍然有需求,2022年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快速增加,同比增长1.5倍,市场渗透率达到5.7%,占了新能源汽车的20%,应统筹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混和动力汽车协同发展,通过内燃机和电驱动技术的结合与智能控制的融合,来提升内燃电力驱动的集成度、智能化和高效率水平。
在自动驾驶方面,万钢认为有必要建设全封闭、多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量化测试和评价基地,具有城市道路、乡村/越野道路、城市环路以及快速道路的驾驶场景,让自动驾驶汽车在场景中形成更高的智慧,才能真正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
最后,万钢呼吁,产业链各方要紧密协同,来满足新能源汽车全场景、全气候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协同发展,加快燃料电池商用车跨区域推广应用,促进车-能-路-云宽解融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和示范应用,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构建电动、智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