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在国内销量震荡,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也出现受挫的迹象。尽管原因各不相同,但无外乎竞争加剧之后,特斯拉质量问题和售后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凸显。年销售50万辆的特斯拉为何突然在全球市场“哑火”,是真的“栽了跟头”还是一次“假摔”?对于一家新创立的汽车企业而言,年销售50万辆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阵痛,如由于销售地域宽泛、使用环境相差巨大、消费市场和用户千差万别、车型和软件更新代际更多等,如果客观看待特斯拉其全球市场的不理想,可能是其向上成长的一个必然阶段。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其体量增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非其本身竞争力下降所致。但特斯拉也必须正确处理体量增长后发生的连锁反映,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下一次震荡。
♦特斯拉神话不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特斯拉Model 3销售20735辆,环比微增1.45%;Model Y销售12728辆,环比增长135.4%。相比4月的销量下滑,特斯拉5月销量出现企稳迹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特斯拉的销量神话已经宣告终结。在欧洲市场上,4月,特斯拉Model3销量也出现暴跌。根据数据统计,Model3在3、4月份的交付量分别为28184辆、1244辆,销量下滑了95%。特斯拉汽车俱乐部的数据显示,5月特斯拉在欧洲的新车注册量为9143辆,相比4月的1330辆增长了近五倍。但增长率背后,特斯拉的市场占有率却在持续下降。自2013年进入欧洲市场,特斯拉一直是欧洲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在2019年曾一度超过30%。但2020年,其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降至13%;前4个月又下降至11.9%,仅位列第4。市场占有率的持续下降,显示特斯拉在欧洲日子并不好过。
特斯拉在美国的销量也出现大幅下滑。相关机构数据显示,一季度特斯拉低价车型Model 3在美国加州的注册量同比大幅下降54%,至8060辆。与销量下滑同样下降的还有特斯拉的股价。6月初,特斯拉的股价曾一天下跌超过300亿美元,并持续震荡。销量下降、股价暴跌,特斯拉高速增长背后的各种问题不断浮出水面。
♦诸多负面问题持续发酵
特斯拉销量的大幅下滑与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有很大关系。在中国,随着更多本土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销量的持续上涨,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必然被抢占,尤其是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市场,蔚来与理想的相关车型正处于销量上升期,且它们无一不把特斯拉作为竞争对手,抢占着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5月,蔚来汽车取得6711辆的交付量,同比增长95.3%;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则来到5686辆,同比大涨483%;理想汽车的交付量达到4323辆,同比增长101.3%。此消彼长之下,特斯拉的高销量很难持续。
在欧洲市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以前,欧洲其他汽车品牌尚未发力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占有30%以上的市场很容易,而随着其他品牌产品的不断上市,尤其是传统老牌劲旅们大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特斯拉要想持续占领30%以上的市场份额变成不可能的事,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下滑是必然结果。
更为关键的是,特斯拉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其很多创新性举措在引发新消费热潮之后,伴随而来的负面问题也开始显现,如产品质量问题。在中国大规模召回的同时,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市场都出现消费投诉大幅上涨的现象,包括产品质量差、数据安全风险、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
面对消费投诉,特斯拉表现出的傲慢也让消费者很“受伤”。以发生在中国的刹车失灵问题为例,特斯拉拒不提供数据、不正面回应消费者质疑的态度就引发了消费者维权事件,给其品牌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尽管维权事件影响下,特斯拉正在尝试改变与消费者的关系,但其一如既往的不够透明、不正面积极回应消费投诉的态度还是让消费者很头疼。需要注意的是,销售5万辆和50万辆,对企业的售后服务等体系能力的考验是不同的,当销量累积到一定量之后,企业的体系能力将面对更大的考验,也对企业的反应能力提出更大的考验。这些连锁反映之下,必然会对其销量乃至在股市上产生影响。
♦企业还需历练与成熟
“市场竞争加剧,体量增多后,高速增长下被掩盖的问题会被凸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强调,造车新势力借助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热潮,加快了造车进程,但高速增长背后,一些问题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造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考验企业开发产品抓住市场需求的能力,而且对企业供应链的把控能力、产品制造能力和售后服务体系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市场表现带来影响。
尤其是特斯拉,在面对消费投诉时,表现得不够理性。“造车新势力企业需要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消费投诉,看到消费投诉积极的一面,不要一味地主观臆测,认为消费者在‘找茬’,竞争对手在下‘黑手’。而是要找到消费投诉的真正诉求,看能否通过对投诉热点的解决,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重复出现的问题或者缺失的地方,帮助企业持续提升竞争力。”王青说。
事实上,不仅特斯拉,其他造车新势力也曾出现面对负面问题处理不当的问题。如理想和威马对召回问题的闪烁其辞。这些都是企业造车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具备的能力,只有找到正确处理消费投诉的方式方法,甚至建立起成熟的处理问题的机制,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成长、壮大。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言,面对挑战,企业必须打基础、练内功,只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而所有的竞争都离不开一条道——那就是正道。李书福强调:“汽车行业百年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走正道,才能赢天下。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的规律。研究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这就是‘正道’。”造车没有捷径可言,即使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取得较快的造车进程,但于造车本身,企业仍必须完成不断的积累,形成从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王金玉)